登入
選單
返回
Google圖書搜尋
地方文化资源与乡村社会治理:以贵州清水江流域苗族为例
刘锋
靳志华
徐英迪
出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18-03-01
主題
Social Science / General
ISBN
7520119459
9787520119450
URL
http://books.google.com.hk/books?id=-bLJEAAAQBAJ&hl=&source=gbs_api
EBook
SAMPLE
註釋
貴州清水江流域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
其社會治理遵循著自己獨特的運作方式。清水江流域社會的“
三根支柱”——政教合一的鼓社、制定法律的議榔、
司法審判的理老——整合並延續著社會的運轉和發展,在包括情感、
信任、道德、信仰、交往等方面形塑規範,發揮著“三位一體”
的作用。
村民自治制度與傳統制度的融合提高了當地社會的自我管理水準,
衍生出既現代又內生的治理方式。“五老理財”、“
民主民生評議團”以及“民主民生監督員”等的誕生,
均是該地區苗族在社會治理方面探索出來的制度創新。
現代治理與傳統地方文化之間並不必然成為一個矛盾體,
只要兩者互為主體,互相尊重和承認彼此,也會形成互相為用、
共生共長的生態關係。
當今鄉村正經歷著從“行政性整合”到“契約性整合”的過渡階段,
傳統地方文化也勢必會在社會治理上繼續突出所長、展現自身優勢。
只有建設一個公平正義的鄉土社會,人人都有基本的權利保障,
才能真正使民族地區的鄉民生活安寧、幸福。
學術價值:重在探討鄉村社會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的變遷,
地方文化資源與鄉村權力運作模式與治理模式。挖掘本土文化資源,
更好地解決民族地區的“鄉村問題”,為建設一個“和諧共生”
的社會主義中國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創新點:採用歷史人類學的視角進行研究,區分歷史事實、
歷史記憶與歷史心境,將口述歷史與文獻記錄結合起來,
既重視文獻資料又注重民族學田野調查。
鄉村社會治理研究是一個要求多學科整合來解決的重大問題,
涉及社會治理、民族文化、權力運作等多方面問題,
只有開展多學科對話,如民族學、歷史學、社會學、倫理學、
政治學等,才能深入剖析民族地區的文化與權力及鄉村治理問題。
與同類研究比較:立於國家與鄉村權力關係的基點,
相較於國內外學者進行的中國基層治理研究,
西南邊疆地區鄉村治理的研究著作相對較少。
國內學者在關注對基層社會滲透的同時,
也注意到鄉土社會自身文化的延續力,
地方精英往往也借助于地方文化資源來獲取權力與地位。
但大都忽視了權力本身與身俱來的文化屬性,
也正是這樣的文化特質,權力及權力關係才有差異化、
階序化的具體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