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選單
返回
Google圖書搜尋
分配正義救台灣
楊志良
出版
時報文化出版
, 2015-01-30
主題
Social Science / Sociology / General
ISBN
9571361755
9789571361758
URL
http://books.google.com.hk/books?id=-eQQBwAAQBAJ&hl=&source=gbs_api
EBook
SAMPLE
註釋
*中央研究院院士 朱敬一專序推薦 「楊教授所談論的台灣社會不公平,
不但與當下許多年輕人的抑鬱息息相關,
也恰巧是我自己近年來研究、關注的主題。他的書給我相當的啟發,
我認為對於一般讀者,也一定會有相同的效果。」 --中央研究院院士朱敬一 *楊志良說:這將是我最後一本非公衛健康的「雜書」。
因為如果台灣可以從目前的向下惡性循環,開始向上反轉,
就不用再苦口婆心寫「雜書」了。 *分配,是刻骨銘心的問題;政府如果感受不到人民的痛,
人民將收回交付給政府的權力。民主國家,政黨失去政權是常事,
但請千萬不要為了保政權,搞到失去國家! *最厲害的殖民不是用武力,而是用思想,無聲無息的滲透,
被殖民的一方毫無所覺,還對殖民者感恩戴德。
台灣對美國就是這樣,被賣了都不知道,還幫對方數鈔票。 *政府的基礎建設如造橋鋪路、維持治安等等,
都是受薪階級出的錢,富人繳稅少,
卻享用優質的公共財及建設成果,小老百姓種樹,富人納涼,
如此劫貧濟富,政府領導人不覺得羞愧嗎? *所得合理分配是艱鉅的工程,卻是政府不可逃避的責任。採用「
混和型經濟」,生產讓市場自由競爭,分配用社會主義力求平均,
才能讓民眾許願,下輩子再當台灣人。 公衛學者出身,為何跨足談分配、談經濟? 公平分配正是公衛的核心精神,全民健康不能有貧富貴賤之分,《
禮運大同篇》中的「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是楊志良一生追求的目標。
他真心相信,此刻台灣仍有許多如他一般抱持愚公心情,
不甘心台灣就此一敗塗地,伊于胡底的人,
而此時正是理性公民應該發聲、應該挺身的關鍵點。 楊志良憂心台灣的未來,希望能改變台灣深陷泥沼的現狀,他認為,
關鍵就在於「分配」問題。書中深入剖析多年來,
台灣的經濟發展因為奉行美國新自由主義,高度偏袒富人、
貶抑勞動價值,讓原本較均富的社會,
走上貧富差距愈來愈大的歧途;台灣目前所有的問題,
都是從這裡開始產生的,環環相扣,進而影響其他層面,政治上,
政商水乳交融、形成政黨、民代、財團共犯結構;同時,
台灣又實施民粹式的福利制度,導致財政嚴重虧空,債留子孫。 「生產」只是經濟發展的手段,「分配」才是經濟發展的目的。
一個國家社會,只要做好分配,即使經濟沒成長,
依然可以提升財富效用及社會福祉,讓人民覺得過得幸福,也就是,
重要的不只是把餅做大,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能分到足夠的餅。 要改變台灣當前的傾頹衰敗,政府唯一的路就是實踐分配正義,
而稅制就是財富重新分配的神兵利器。
我們期待政府有魄力進行稅改,提升施政效能的同時,
也必須靠公民力量提升整個社會的公民意識。政府與人民同步成長,
才能同心合力救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