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獲法國文學&藝術騎士勳章的感人長篇鉅作,
余華真摯呈現童騃與青春的脆弱狼狽!——
「家庭在無視我很久以後,
對我存在的確認是發現我是個要命的累贅。」
關於年少的無處藏身、成人世界的醜陋與惡意,
讓他時而驚懼、時而憾恨滿腔;
對美好嚮往的破滅,彷彿夾著雨絲的黑夜滾滾而來,
吞沒了他的視線、也吞沒了一切⋯⋯
「當漫漫的人生長途走向尾聲的時候,財富榮耀也成身外之物,記憶卻顯得極為珍貴。於是這個世界上出現了眾多表達記憶或者用記憶來表達的書籍。我雖然才力上捉襟見肘,也寫下過一本被記憶貫穿起來的書──《呼喊與細雨》。這雖然不是一部自傳,裡面卻是雲集了我童年和少年時期的感受和理解,當然這樣的感受和理解是以記憶的方式得到了重溫。」──余華
愛的嚴重缺席、倫理的空前崩落、青春的性啟蒙、人情的割裂與訣別⋯⋯
本書自少年反覆擦傷的心靈成長史,
俱現一代人的集體受難、家庭與社會如何走向癲狂的失序狀態!
小說如此開頭:「一九六五年的時候,一個小孩子開始了對黑夜不可名狀的恐懼。」而此似乎暗喻著,始於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六年的文革十年黑暗時光,即將到來。
故事透過一個孩子的目光與成長點滴,凝視周遭逼人的現實情狀:猥瑣失職的父親、不堪聞問的農村醜聞、純淨友誼的逝去、死亡的暗影偷襲、性與愛的懵然窺探⋯⋯作者藉由疏離的親子關係,在拋棄、離散與出走等情節安排,道出生死離別的殘酷。透過余華生動的文字描寫,我們彷彿化身成書中任何一個角色,真實地穿透情節,再活過一遍。
「再也沒有比孤獨、無依無靠的呼喊聲更讓人戰慄了!」
「記憶喚醒了很多幸福的感受,也喚醒了很多心酸的感受。」
余華擅於經營小說中的暴力意象、時間凝滯以及瘋狂的現實生活串想。在書中〈死去〉一節,他精準地刻畫著時間的樣貌:「現在眼前經常會出現模糊的幻覺,我似乎能夠看到時間的流動。時間呈現為透明的灰暗,所有一切都包孕在這隱藏的灰暗之中。我們並不是生活在土地上,事實上我們生活在時間裡。田野、街道、河流、房屋是我們置身時間之中的伙伴。時間將我們推移向前或者向後,並且改變著我們的模樣。」
無賴的父親、體格健壯的寡婦、性格執拗的少女、對往事沾沾自喜的祖父……每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個個賣力於自己的人生表演。書中關於友誼和親情的花火轉瞬寂滅,而尋父(弒父)的渴望卻永不止歇。小說以反諷、嘲弄、荒誕的情節,鋪綴一個少年孤獨無望的生存困境,且於種種焦慮和磨折中,光影般閃現了世人對愛、對悲憫的渴求,以及汩汩不絕的惶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