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存在的自己;
現刻存在的自己;
未來存在的自己;
真正存在的自己,在哪裡?
他說:「我的職業就是 寺山修司」
最後的實驗派大師
東方的「費里尼」
影響日本劇場界、攝影界、建築界、電影界
逝世三十年後再度掀起「寺山修司」熱潮
劇場導演黎煥雄 影評人‧《釀電影》主編張硯拓 影評人鄭秉泓 作家馬欣 專文深刻推薦
他是詩人,是導演,是小說家,是影響日本近代視覺美學,劇場藝術第一人。
他是前衛符號,是悲傷青春的歌,是革命新浪潮;
多才多藝,早逝的生命,讓他的一生成為無可匹敵的傳奇之謎。
本書是第一次能夠貼近寺山修司,並且窺看寺山修司的內心之書。
他寫自己的出生。母親說他在行駛中的火車出生,所以出生地不詳。敏感的他,對這個說詞十分執著。
他寫自己的父親。職業刑警,長期酗酒,沉默寡言,父親是永遠虛無的存在。
他寫自己的母親,說母親有三個名字,這三個名字分別代表母親流淚孤獨貧窮的一生,也同時賦予寺山修司易感殘酷的才氣。
他寫自己。在詩中,寫真實的自己,在生活中,寫虛構的自己。
我們分不清究竟哪一個,才是真正的寺山修司?
是在夜裡「猜汽笛聲遊戲」,與父親兩人黑夜中衝出大門,在鐵路草叢旁,等待「聲音變成形態」。寫出:「血是冰冷的鐵路,駛過的火車,遲早會經過心臟。」的寺山修司?
還是十四歲沉迷於「捉迷藏」。當鬼的他,「孩子們個個躲起來,無論我呼喊幾次『躲好了沒、躲好了沒』,也沒人回答我……我走在空無一人的故鄉馬路……」的寺山修司?
抑或是收集自己影子的寺山修司?「我會將剪下來的影子寫上日期,代替『日記』保存……」
時間,空間,是寺山修司的鏡子,在這兩面鏡子之中,他創造了一個瑰麗魔幻的世界,掉進去,就永遠無法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