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父母師長的我們,總是思索著要如何陪伴學齡前或學齡期的孩子們,使其健康成長、使其有動力面對未來的挑戰?人到底需要哪些能力才能面對和解決社會不公的全球問題,並且創造性地應對生態與經濟危機的影響?教育體系和教學計畫需要怎樣的結構和設計意識,才能培育出靈活、能突破既定框架限制的人,從而能更好地看見什麼必須被改變? 課堂上需要開展哪些活動,以便為實現新想法形塑主動性和開創意願?有沒有一種適合年齡的教養方式,能更好地發展人文素養,並兼顧媒體素養及資訊科技的使用能力,其面貌為何? 不管面對的是什麼問題:人都需要勇氣和信心、健康和生活樂趣。但是學校/教師和家庭/家長如何能為這些珍貴品質的培育提供支持和服務,進而創造出有利其發展的條件? 本書希望從人的發展的本質讓養育和教育完全符應兒童與青少年健康發展的需求,而不是在錯誤的時間去配合商業與教育政策的績效目標。此外,鑑於全世界預期壽命延長,在兒童和青少年階段的身心靈健康發展將成為晚年人生創造有品質生活的最佳前提條件,因此,不論著眼於此刻與未來,這些都是迫切而至關重要的召喚。這就是為什麼人類發展的年度里程碑是本書關注的核心,也是為什麼每個人在其生命中的前18年都應該享有受教育權的原因——無論他努力的目標是哪種學校的畢業證書 ! 幾乎每天我們都可以在某處讀到:學校和教育體系有必要進行根本變革。日益增加的兒童及青少年心理障礙,以及越來越多的教師受苦於職業倦怠,清楚地表明了現有教育體系需要一個新的方向。作者深切希望為此貢獻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