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返回Google圖書搜尋
經學研究論壇第二期
註釋

主編序

經過一段時間的辛苦,《經學研究論壇》第二期終於問世了。

在一切要求效率的現代化潮流裏,安心做好一件事實在不是容易的。彷彿時時刻刻都有人拿著衝鋒的號角拚了命的仰天吹,彷彿不能夠在兵荒馬亂的當代狂潮裏扮演上某種角色,便是夕陽餘輝。

然而,我們終於還是堅持依著自己的節奏向前行去,沒有八風吹不動的驕傲,但有端坐紫金蓮的篤實。

在本期收錄的論文中,《易經》部分有本人的〈不離象數說理的一貫道《易》學──以北海老人《理數合解》為例〉,對於民間重要宗教一貫道的祖師北海老人《易經》著作《理數合解》做了深入仔細的探討;另外有〈釋本光《禪與易──周易禪觀頓悟指要》淺探〉,則是對於民國後的僧人釋本光的《禪與易──周易禪觀頓悟指要》一書做專門的研究,看看出家僧人是如何詮釋《易經》的。《尚書》部分有何銘鴻〈王安石〈洪範傳〉之解經形式〉,對於宋人王安石如何說解《尚書.洪範》有了詳細的剖析。《春秋》部分有簡逸光〈《穀梁大義述》與《穀梁大義述補闕》作者及成書探析〉,對於《穀梁大義述》及《穀梁大義述補闕》的作者及成書過程有著初步的分析與討論。《四書》部分則有孫致文〈試探1912-1949年間白話經注的價值──以此類經注與朱子《四書》學的關係為考察中心〉,對民國初期白話經注與朱子《四書》學之間的關係做了仔細的探討比較,並給予一定的評價;另外還有黃雅琦〈群己之間──孟荀管理思維闡釋〉,是從群己的大我與小我的角度,探討孟子和荀子的管理思維異同。小學部分有鍾哲宇〈沈濤《說文古本考》補缺〉,對於沈濤《說文古本考》的完整性有了一定的助益。除此之外,還有郭萬青〈金其源《讀書管見‧國語》箋疏〉,則是針對金其源先生《讀書管見》中的《國語》部分進行了詳細的注解。

除了上述專門的經學研究論文之外,本期還有郭妍伶的〈清代山左學者許瀚研究論著述評〉、何淑蘋的〈取精用弘的首部儒學文獻整理專著──讀《儒學文獻通論》〉,以及何柏崧〈輝光映照,文壇不朽──讀《蘇雪林研究論集》〉三篇評論文章,有助於學人初步了解這些著作的樣貌與精神。另外我們也請郭妍伶、何柏崧整理了〈2012年臺灣出版經學專著一覽表〉,讓大家對於該年的臺灣經學出版狀況能有整體的理解。

總計本期有八篇專門研究論文,四篇評論,以及一篇臺灣經學著作出版的報導整理,共十三篇文章。我們不僅想要滿足讀者深度的學術研究需求,同時也想提供大家對於廣泛經學相關訊息的了解,希望能藉著這樣有深有廣的觀照角度,使當代經學研究的實際情況因此被詳實的記載下來。

出版學術研究期刊雖然是辛苦的,然而我們卻有一群工作伙伴願意全力義務的投入,做為主編的我,除了真誠的感謝之外,其他言語都是多餘。謝謝本期所有編審委員,謝謝我的編輯伙伴,更謝謝蘭臺出版社盧社長的大力支持,少了你們任何一個人的協助,這本期刊都無法順利面世的。

我衷心期盼有更多更多的朋友因為見了這本刊物願意前來相助,讓當代經學的研究,繁花盛開。是為序。


  進益 筆於台北 如是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