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返回Google圖書搜尋
CAM01未誕生的人_人的前生命存在及其誕生之路
註釋

不朽性(Unsterblichkeit)——

未誕生性(Ungeborenheit);

只有知曉此二者,才能理解什麼是永恆。



~魯道夫.史代納



史代納曾說:「我們不只是以不朽之身穿越死亡之門,也以未入世之身通過誕生之門。所以,如果想要徹底理解人的本質,就必須將「未誕生性」這個概念,和「不朽性」結合起來。」 每一個新生命都作為獨立的個體降臨人間,一出生便帶著獨有的個性和存在,我們可從中窺見那從靈性世界帶來的本質性尊嚴和獨特的「自我」。一個人的「未誕生性」指引我們整個入世化身過程,並架構著我們的整個人生,然而,由於我們的文化過度關注死後生命的不朽性,而未能知曉「未誕生性」的實相。史代納重新將「未誕生性」的概念帶回到人類的意識和語言之中,這是他偉大的貢獻之一。「未誕生性」涵蓋從懷孕到出生的過程,同時包含一個人的「自我」在從靈性世界到物質世界漫長旅程中的完整存在和歷史。「未誕生性」是「不朽性」的另一面,它以一種嶄新而深刻的方式,讓我們品嚐生命的生與死是同等偉大的奧密,同時揭開了在塵世的人類使命之謎。在這本震撼人心、近乎詩意的動人小品中,作者彼得·澤格整合了理解「未誕生性」浩瀚生命歷程的關鍵元素和圖像,不僅深入探討了史代納的相關研究,更引用了拉斐爾的畫作,以及薩克斯和里爾克的詩作,闡明了人類存在的最深奧密。讀完此書,我們看待孩子或任何人的眼光將再也不同以往。

目次



第四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西斯汀聖母像」與「未誕生者的合唱」

(Raffael)與內莉.薩克斯(Nelly Sachs)


第二章、人類心魂與宇宙


                                                                                                                                             

第三章、「從靈性世界進入塵世社群」

                                             
附錄

魯道夫.史代納:

從心魂-靈性存在到感官-物質存在——論人的發展過程(1922) 

註釋                                                             

參考文獻   



關於作者

彼得.澤格 Prof. Dr. med. Peter Selg 

1963年生於德國,他是五個孩子的父親,兒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學醫師和心理治療專家,擁有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為《嘗試系統化魯道夫.史代納的人體生理學觀念:對其全部演講和著作的分析》(維滕大學/Herdecke,1995)。自2006年起擔任阿勒斯海姆伊塔薇格曼研究所Ita Wegman Institut, Arlesheim 所長,2007年起任教於阿蘭努斯大學/藝術治療系(Alanus Hochschule Alfter)教授醫學人類學和倫理學。他同時在維騰-赫爾德克大學/健康學院(Herdecke)教授基礎醫學課程和相應之人智學醫學課程。2020 年起他擔負起歌德館一般人智學部門Allgemeine Anthroposophische Sektion, Goetheanum 部長的任務。他學思敏達,勤於著作,宇宙織錦已出版其相關重要著作的中文版:《治療的凝視》、《一個美好的蛻變》(Eine grandiose Metamorphose),《兒童就是一個感官之器》(Das Kind als Sinnes-Organ)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