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返回Google圖書搜尋
教養:關於歷史、文學、藝術、音樂、哲學與世界風俗文化,你必須知道的事
註釋

如果文明社會是一個人,他的名字是──教養


「什麼是教養?」

教養等於教育程度嗎?代表自律、自制、有禮貌、守規矩?它是人的氣質與風骨?是知識、行為態度、審美能力還是生活風格?也許「教養」的概念有些抽象,難以捉摸,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許多人心中仍有一把尺,若聽到別人批評自己沒教養,任誰都會有汗顏羞愧、無地自容的反應!

所以,「教養」到底有什麼重要性?

德國柏林大學的創辦人威廉.馮.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一位非常重視教養的學者、政治家、教育改革者,他便認為,教養值得每個人傾畢生之力追求,它是個人身上的重要資產,屬於精神內涵很高的境界。努力提升教養的結果便是個人品質的提升,個人品質的提升能讓整個社會優質化!

在今天這個網路盛行、資訊爆炸、知識變革的數位時代,個人能做什麼努力成為有「教養」的現代人?

本書作者史汪尼茲曾任德國漢堡大學教授,希望藉由此書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提供讀者在人生旅途中所必備、一只囊括豐富知識、能不斷提升教養的「旅行背包」。

本書原文書名為「Bildung」,公認為「教養」概念最貼切的表達,意指「個人內在精神的塑造與充實完好,具有廣泛的知識、品味、正確的價值觀、是非善惡的判斷力,外在表現彬彬有禮,言行舉止得體,內心良善」。

有別於討論教養的「概念」或進行哲學思辨的書籍,本書旨在針對教養的「內容」提供建議與見解:追求「教養」必須具備哪些知識,如何理解、表達這些生動活潑的知識,並直達事物的核心,轉換為個人的能力與教養。在相關篇章中,作者採用了大膽的構思,以激發讀者閱讀的興趣。若能體會其中無盡的美妙,將禁不住驚歎,啊!原來我們可以這樣重新「塑造」自己!

全書結構如下:

第一部分「知識」,包括歷史、偉大的文學作品、藝術史、音樂史,並介紹重要的哲學家、理論與派別、科學的世界觀與性別論述。

第二部分「能力」,探討的是知識的應用規則。作者引領大家優遊語言與文字的世界、廣袤的書海,認識各國的風俗習慣、社交規則,還有「不應該知道的事情」,並對何謂「智慧」、「創造力」與「反思」進行一番討論。

此外,書中也探討,是什麼決定了我們的自我認知,現代社會、國家、科學、民主的起源在哪裡?為什麼熟知唐吉訶德、哈姆雷特、浮士德、魯濱遜、化身博士這些人物形象是很重要的事情?海德格說過什麼其實我們早已知道的東西?在佛洛伊德之前,潛意識是怎麼一回事?到底人之何以為人?……

全書文采飛揚,時而幽默風趣,令人拍案叫絕;時而觸及文明的傷痛,教人歎息沉思。歷史的部分尤其是重頭戲,讀來彷彿一部扣人心弦的小說。書末還有歷史年表、改變世界的書籍與延伸閱讀的書目,均附內容簡介。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閱讀本書可以對西方的教養內涵有一番體認,具有高度的參考價值,並沉潛於多采多姿的世界文化,在強調與世界接軌的今天,除了語言溝通的能力,還要能解讀行為背後的文化符碼,才可避免尷尬的誤解。本書堪稱文化的百科,是對於歷史、文學、藝術、音樂、哲學、文化理論有興趣的讀者所必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