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返回Google圖書搜尋
薛丁格:我的人生,我的世界觀
註釋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薛丁格,

不只是量子力學奠基者,

更啟發DNA結構生物學發現,

還是鑽研奧義書、叔本華與斯賓諾莎的哲學家,

對「自我」、「世界」、「意識」等課題有著獨到見解。

東華大學物理學系副教授

黃玉林 翻譯、導讀

薛丁格是二十世紀最偉大、也最謙虛的天才。寫於1960年的手稿〈我的人生〉,是向來不喜談論自己的薛丁格,唯一一次細述生平。讀者可藉此瞭解是怎樣的知識養成,讓他的興趣不僅限於物理學與數學,更包括生物學與哲學。

〈我的世界觀〉出版於1961年,由兩篇長文構成,分別寫於薛丁格學術生涯初始與退休之後,雖然中間間隔了35年,但它們彙整了他對世界本質的哲學觀點。薛丁格的世界觀源自印度的吠檀多哲學,認為只存在著一個單一的意識,我們都是它的不同面向,並進而推演出一種敬畏生命的倫理學立場。

論者指出,薛丁格的理論物理學創見,其源頭可能正是他的哲學思索。

 

突然將你從虛無中喚來享用這個壯觀、無視於你的奇景的那個東西,它是什麼?也許一百年前,另一個人坐在這個地方,像你一樣懷著敬畏和渴望,仰望著山上餘暉漸退的積雪。他和你一樣感受痛苦和喜悅。他是別人嗎?難道不是你自己嗎?

 

薛丁格最知名、譯為最多語言的作品之一。

——《維也納日報》(Wiener Journal)

 

精確科學的實踐者薛丁格,對哲學的驚奇所做的動人沉思。

——《新聞報》(Die Pres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