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選單
返回
Google圖書搜尋
從負責到當責
羅傑.康納斯 和 湯瑪斯.史密斯(Roger Connors & Thomas Smith)
其他書名
我還能做些什麼,把事情做對、做好?
出版
經濟新潮社
, 2011-01-01
主題
Business & Economics / General
ISBN
9861209034
9789861209036
URL
http://books.google.com.hk/books?id=jbqzAAAAQBAJ&hl=&source=gbs_api
EBook
SAMPLE
註釋
一本書,讓人交出成果,而不是交出藉口!
一本書,讓人言出必行、看見真相、有話直說!
一本書,讓人從負責到當責,不只把事情做完,還能做對、做好!
為什麼多年來,食品濫用塑化劑卻沒人發現?
為什麼工安事件層出不窮?為什麼不該發生的事情,卻一再發生?
人人都想問:「怎麼搞的?事情怎麼會變成這樣?」
答案是——人們缺乏責任感、沒有盡到本分、沒有負起當責(
Accountability)。
本書的兩位作者羅傑?康納斯(Roger Connors)與湯姆?史密斯(Tom Smith),是美國的當責訓練專家;他們將「當責」的意義,
由原本消極的「事後究責」,提升到積極且公開的「事前承擔責任」
。真正的當責文化中,並非事後嚴厲地追問:「事情沒做成功,
到底誰該負責?」而是在事前與工作進行中,積極且正面地問:「
誰來負責把事情做對、做好?」
究竟要怎麼做,才能以正面又合理的方式,在組織裡(政府、
企業或非營利組織等)創造當責文化,以得到期待中的成果?
本書作者們為世界各地的企業提供當責訓練超過二十年。
他們的經驗顯示,「組織當責」是確保企業成功最重要的單一要素。
因此,他們在本書中提出「當責流程」的概念,
這是一個系統化而明智的方法,包含兩個基本概念:
1.設定期望
如何針對自己所倚賴交出成果的人們設定期望?
如何和期望鏈中的每一個人建立正面的當責關係?四個方法包括:
形成期望、溝通期望、校準期望與檢視期望。
2.管理未達成的期望
許多成功的企業,能夠有技巧地管理未達成的期望。
當人們無法交差時,透過「當責對話」管理未達成的期望,
進而逆轉無法交出成果的不幸。四個解決方法包括:激勵動機、
提供訓練、創造當責與改變文化。
作者們設計一套正面又合理的方式、人人都能實踐的當責步驟,
在組織裡落實當責式管理,讓人自動自發將「當責」
設定成自己的核心價值,交出符合期待的成果、達成共同目標——
這是任何一個組織的決勝關鍵。
本書以企業案例與實作法為主,自我評量與實況檢核為輔,
運用書中的方法,為自己與他人創造當責、交出成果,
達成共同的目標。唯有把所有的問題都視為「因我而起」,
才能解決問題,為自己當責,也為他人當責,更為成果當責!
把事情做完,是負責;做對又做好,是當責!人人隨時自問:「
我能多做什麼,把事情做對、做好?」就能創造勇於當責、
樂於當責、善於當責的文化。
一本書,讓人不再面對與期望產生落差的結果失望地問:「
怎麼搞的?事情怎麼會變成這樣?」
而是看著人們交出符合期望的成果,欣喜地問:「這麼美好的成果,
究竟是怎麼發生的?」
【名家推薦】
◎「我教了三十幾年MBA,歷年學生中,大多天資聰穎、口才好、
反應快;然而,長期經驗顯示,他們必須同時擁有高度的責任感,
最後才能出人頭地。」──國立政治大學校聘專任講座教授司徒達賢
◎「當責式管理已為現代與未來領導者開啟了一扇大門,
提升執行力與領導力以執行任務、交出成果;而不是交出報告、
也不是交出理由或藉口。」──當責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暢銷書《
當責》與《賦權》作者張文隆
◎「本書中以容易了解的圖解模型,加上許多淺顯易懂的企業個案,
說明在組織內如何凝聚共識,以及如何管理「尚未達成的期望」。」
──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教授楊千
◎「當責,就是不只做完分內的事,更要得到好的成果、好的績效。
方法是每個人都要多做一點、多走一步、多擔一些;
不論發生天災地變,也要完成組織交付的任務。」──
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何飛鵬
◎「臺灣要重建政府的責任感,不能有「這問題乃是老問題,
前朝也沒有多好」的心態,要把所有的問題都視為「始於我」
的問題。只有如此,才有可能改善現況!」──文化評論者南方朔
◎「本書中說明當責式管理的實務層面,作者引述的英文單字,
幾乎都是動詞,而不是名詞。
強烈傳達作者們希望帶給讀者的是提升日常行為的實作法,
而不只是增加知識而已。」──新加坡聯合工程集團機構管理(
威務威合)事業處營運長王國隆
◎「這絕對是一本「起而行」的書,教導組織有效當責--
不會造成反彈。」──《與成功有約》作者史蒂芬?柯維(
Stephen R. Cov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