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的教育>愛的教育
《慢活》作者歐諾黑最新力作
一個專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解決方案
《芬蘭驚艷》、《驚歎愛爾蘭》作者 吳祥輝
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李偉文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及所長 洪蘭
名演員、主持人 傅娟
深有同感推薦
【依推薦人姓氏筆畫序排列】
兩千年前,望子成龍太迫切的父母親被認為是古羅馬學堂裡的潛在職業災害。少年莫札特掀起十八世紀神童風潮,許多歐洲人都把小孩放進天才培育溫室,想再製造出另一個莫札特。
如今,做父母親的唯恐埋沒了孩子的天份,除了供給孩子最好的,也要求孩子做到最好。培育子女的態度走到極端就成了「過度親職行為」。「直昇機式父母」是形容不分晝夜在孩子頭頂上盤旋的父母親。在日本,「教育媽媽」除了睡眠時間之外,每一秒鐘都獻給子女。「怪獸家長」更指稱那些對學校提出不合理要求的家長監護人。不論按哪一種尺度衡量,我們都是在養育人類有史以來最怪異的、最受寵溺的、最被監視的一代。小孩的權益被尊為國際法律,他們就是父母親的宇宙中心。「微觀管理」下培育出來的孩子,到頭來連獨立自主都成了問題。
從小被捧在手心裡長大的人,期待全世界都把他捧在手心裡,如果不是這樣,就會覺得受了虧待。這本書並不是一本親職手冊,而是設法駕馭那些圍繞著孩子的焦慮,重新思考做為一個小孩的意義何在,做為大人的意義又何在,並且找出使兩者調和而不衝突的方法,以及最重要的,如何讓我們的小孩成為從容的一代。
假如你曾經想過給還在媽媽肚子裡的胎兒播放莫札特的音樂,以便及早培養孩子的氣質,或是身負壓力,要給孩子最好的一切、要把孩子變成所有孩子中最好的,因而凡事過問,甚至嘗試幫他們把一切都安排得好好的……那麼,這本書你非看不可。作者在書中細述了逐漸改變的親職和童年,從而認為我們要從根本上做一些修正。如果再這麼焦慮下去,可能錯失家庭生活與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寶貴的東西。
作者帶我們在歐、亞、美洲走了一圈,找尋一條可在二十一世紀暢行無阻的公式,他整理了許多近期的相關研究,訪問了許多專家、學者,也聽了第一線的家長、教師及兒童們的意見,釐清真正的問題所在,並且試著找出最佳答案。
我們從這一趟經歷中發現,已有一些新的行動方向在鼓勵我們放慢節奏,相信自己的直覺,從而在做得太過與不足之間找到平衡點。唯有如此,我們才能避開親職過度的衝動,讓孩子過得更快樂,大人過得更安詳,本書提供了所有人可以往前走的一條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