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選單
返回
Google圖書搜尋
環遊世界80天
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
黃唯哲
出版
遍路文化
, 2024-06-01
主題
Literary Collections / General
ISBN
6269878802
9786269878802
URL
http://books.google.com.hk/books?id=o4whEQAAQBAJ&hl=&source=gbs_api
EBook
SAMPLE
註釋
「科幻小說之父」凡爾納的經典之作
史上最暢銷、超過150年的冒險小說!
本書創下全球銷售數千萬冊的成績,曾多次被改編成動畫影視。
而本劇由影視編劇全新編寫而成,保留原著混合真實與科幻、
寫實與想像的高超技藝,再由配音老師團隊超越視覺化的聲音演繹,
搭配專業適耳的音效表現,讓你宛如親臨現場、同感刺激!
【故事概要】
本劇改編自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於 1873 年出版的冒險小說,描述「改良俱樂部」的會員菲利斯福格(
Phileas Fogg)以兩萬英鎊,打賭用八十天就能夠環遊世界後,
帶上男僕萬事通先生踏上暢遊世界之路。
【故事簡介】
福格這位紳士非常富有,身形高大微胖,但也算是儀表堂堂,
有著一頭金髮與打理整齊的絡腮鬍子。他行事低調、舉止優雅、
沉默寡言,過著一成不變且分秒精準的生活,
如此恪守規律生活的人,已經有好幾年沒踏出倫敦了,
畢竟他總是在固定時間,離開家裡前往俱樂部;
也總是在俱樂部裡看看報紙、打打紙牌等這類的靜態活動,
然後在固定的時間步行回家。
但這次的福克先生不一樣,他在俱樂部賭上所有財產,
賭約是自己可以在八十天內環遊世界一周!眾人訕笑不信,
他為了證明自己所言不假,
隔天他便帶著他的僕人萬事通先生出發環遊世界去了。
在當時1873年,沒有噴射客機、快艇的十九世紀,
這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但對於好面子、
一生追求精確行事與規律生活的福格先生來說,
卻是一個輸不起的賭注。
主角們在旅途上經歷各式各樣奇異的冒險及挑戰,
先是層出不窮的意外拖延行程,包含在海上遇到暴風雨、
勇闖殉葬儀式救人、僕人萬事通的神祕失蹤……
旅程中還必須轉換各式各樣的交通工具,包括輪船、火車、馬車、
雪橇和大象,各種交通工具輪番上場,
成功銜接才能前往下一個國度的旅程,穿越360條經緯線,
渡過紅海、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旅途中的意外已經夠多了,還有費克斯警探緊跟在後,
他不斷從中作梗、伺機破壞,待他們終於環球一周後回到英國本土,
這才得知菲利斯福格竟然已經成了國家級通緝犯?這到底怎麼回事?
距離約定的時間僅剩20分鐘,當初與福格打賭的五名成員,
以及其他看熱鬧的傢伙,將俱樂部交誼廳擠得水洩不通;
而遭遇種種困難的福格先生,連忙坐車回去倫敦,
但卻發覺已經超過了限定的時間……
做事如此精準的福格先生難道真的輸了嗎?
經歷種種不可預知的風險,這對主僕能否順利在期限內完成任務?
福格會賠上身家財產,還是能贏得更大的獎賞呢?
《環遊世界80天》是現代科幻小說先驅
更是浪漫、奇險卻又嚴謹的科學幻想奇蹟
本劇帶您用2、3個小時的時間,親歷他們這八十天的奇險之旅,
讓你的想像力超越身體的束縛,
讓你的心智擁有前所未有的腦內旅行!
* * *
版權申告:本劇為遍路文化所有,非經書面同意,
不得以任何形式任意重製、轉載。有著作權.侵害必究
凡爾納創作理念/編劇 黃唯哲
「科幻小說之父」,至今有三人享有如此崇敬稱號,
分別是儒勒凡爾納、HG威爾斯,以及雨果根斯巴克。
但無論其著作涵蓋的科學素養、其準確預測未來科技,
以及開創性與精神啟蒙,儒勒凡爾納是三人之首,想必無人反對,
再說了,凡爾納所處的年代最早,他於1905年過世時,
第一次世界大戰都尚未發生,萊特兄弟也才剛發明飛機。
即便瑪麗雪萊於1818年發表的《科學怪人》
是世界首本科幻小說,但儒勒凡爾納才是科幻文學的真正奠基者,
更別提當代許多科學家,都是受到凡爾納作品的啟發,
因此踏上了科學之路。
本次挑選兩篇代表性著作,《環遊世界八十天》與《海底兩萬哩》,
前者在科學上的著墨不多,但緊湊的情節與冒險、
人物設定的趣味與敘事呈現都優於後者,
但後者卻壓倒性擁有更多科學描述、其世界觀的寬與廣也勝過前者。
對於筆者而言,雖不是首次濃縮文學巨擘的作品,
卻是首次被故事內容的豐富程度與較長的篇幅給擊倒在地,
且兩本書性質不同、濃縮改寫的處理方式也大不相同。
在環遊一書中,凡爾納沒有太多科學描述,卻涵蓋許多人文歷史、
風土民情的描述,但對於現代讀者而言,上述內容已不有趣,
若保留過多,恐怕也是無用,畢竟那都是非常久遠、
無法引起半點共鳴的陳舊歷史見解了。因此,改寫過程時,
也只能忍痛剃除,專注於故事主人翁的環遊世界冒險。
而海底一書,凡爾納填充了無數科學、生物學、
海洋學等鉅細靡遺的內容,令人誤以為正在看科學書刊,
但這是凡爾納著作的獨特性,書中的科學幻想有現實資料做為基底,
並非毫無根據,不少科學設想及描述如今更成真,例如電報技術、
海底電纜、潛水艇等。
然而,大量數據資料、專業的技術名詞,
對尚未實現的科學原理的闡述,確實有炫耀知識的嫌疑,
也干擾了故事的推進、稀釋情感與戲劇呈現,導致難以吸收消化,
只想速速跳過。因此改寫過程中,筆者便針對上述問題進行梳理,
盡可能保留部分重點的科學描述,力求內容不影響到故事推進、
主角群的心路歷程與海底冒險的精采過程。
話又說回來,畢竟兩本小說已距今一百五十年了,
原作的科幻設想和描述,如今多半已經實現,甚至淘汰了,
對現代讀者而言,無法感受到任何科幻驚喜,
但正如1884年教宗Leo十三世接見凡爾納時,教宗這麼說道:
「我並不是不知道您作品的科學價值,但我最珍重的卻是它們純潔、
道德價值以及精神力量。」
諸位,且放下心中對於過時作品的刻板批判,
來聽聽這位文學中的科學家、科學中的文學家,
到底有什麼神奇的歷險與故事,打算細細分享給後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