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返回Google圖書搜尋
後半輩子最想住的家(暢銷人氣版)
註釋

好房子,讓你笑著住到老

40歲開始規畫、50歲開心打造!

 

越住越年輕

給自己一個安心減齡的家

讓父母好用、自己未來也享受,別等「老了再說」!

 

【老後的家,不是你所想的那樣!】

‧ 高齡住家≠100%無障礙的家

‧ 老後的家≠一定要花很多錢

‧ 熟年住家≠長照的家

‧ 在宅養老≠一定要搬家換房

 

【熟年住得好,中年就得開始起跑!】

‧ 在宅養老第一步:翻修好?還是搬家好!

‧ 別讓他人決定你住在哪裡?怎麼住、和誰住!

‧ 熟年的家,零壓力改造!局部修整就很好用。

‧ 暖心再造,滿足個人志趣的家!

‧ 不是所有房子都有能力陪你到老:家的保存期限、體質再檢視!

‧ 預留孝親空間,需兼顧父母心理感受。

‧ 初老與中老期所需的空間特性。

‧ 「在地、在宅老化的家」必備三大要件。

‧ 斷捨離:簡單生活,是最容易達成的環保!

‧ 減物之後就是減念,掃除情緒囤積很重要!

 

【先做先贏!保命防跌、好使用的局部設計】


‧ 手:握、舉、拉、抬

降低櫥櫃高度+升降設計‧走道扶手+夜光輔助設計

 

‧ 腳:跨、站、坐、走

樓梯升降梯選用‧出入口暫坐設計‧防跌高差設計‧由坐到站不吃力設計‧地板止滑設計

 

‧ 視:光線、顏色、紋理

防眼花的地板花色選用‧防炫光幻視的材質選用‧心情平緩明朗的色系選用

 

【好好打造後半輩子家的人,會笑著住到老!】

這本書想寫給的對象其實再明確不過了!是鎖定在38~55歲、以「預計透過搬家或第二次翻修,創造住到老的家」的屋主。若要再更進一步聚焦,還包括「預計接長輩來住或住附近」、「僅與伴侶同住或獨居」及「想過簡單安全的老後生活」的人。

 

後半輩子的居所,在購屋或裝修之前,首先要確定的是:自己住、還是跟別人住?這問題最好即早決定,以便在空間上儘早規劃、及早適應。

 

因此,書中第一單元,從打破一般在宅養老、高齡住宅常見各式的迷思切入。告訴你,熟年的家不是養護中心,而是讓人可以越住越開懷、行動更靈活自如的好居所。如何讓自身興趣與家空間結合、空間移動不費力、取物置物很便利,甚至要讓機能設備充滿愉悅的美感......這些,才是最應該注重的。

 

此外,本書更希望協助讀者以較少的預算負擔,較少的裝修更動,逐步計畫,踏實著手後半輩子的好居所。

 

因此,書中拜訪了7位已經實踐了老後夢想的家的屋主,例如:設計師小曼,為腳力退化的80歲母親調動家的格局,走路更省力;60歲退休的阿俊,家中多了木工房,老後的理想家具自己動手做;阿瑤與小郁將住了8年的舊家改造,創造新的機能,更適合老後的彈性變化;40歲的奈麗,將斷捨離帶入空間中,無形中減少了更多時間與金錢的負擔……

 

這些早早開始計畫、不再受限於不便的空間,舉手投足更為靈活、好好打造後半輩子的家的人,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都能笑著住到老!

 

本書特色

‧ 迷思破除:別等「老了再說」!針對自己與家人需求的關鍵養老裝修與思考。

‧ 空間評估:老家結構是否適合養老。究竟是搬家好?還是就地補強整修比較好!

‧ 減物心法:告訴你空間收納術、居家斷捨離如何降低耗能,創造安全動線。

‧ 設備規畫:給你在宅養老設備、不同需求的精準選配與設計!

‧ 真實案例分享:從40歲開始準備的硬體、軟體know how,經驗心得一次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