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記》里,幾乎每個人物都有鮮明的個性,不止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沙悟凈和龍馬,就連那些妖魔鬼怪也是如此。《西游記》寫這些人物,反映出人性的各種面向,包括了忠義與姦佞、勇敢與怯弱、進取與懶惰等各種對立。
唐僧師徒的西行,與其說是前去取經,不如說是探索心性。一路上,他們遭遇的各種劫難,都有其象徵意義。而在降妖伏魔的過程中,所遇困難每每暴露的就是“心念”問題。
誠如三藏所說的 :“心生,種種魔生 ;心滅,種種魔滅。”也如同觀世音菩薩對悟空所說的 :“是菩薩、是妖精,總在一念之間。”一個人要活出什麼樣的生命,最終依賴的便是自己對心的認識。
但願小讀者讀過《少年讀西游記》,都能領略這部經典的這層深刻意涵,從而讓這份體會變成自己在人生旅途上的動力。
沒錯,所有的生命之旅,要“新”也要“心”!